延边州信息网

首页 > 本地信息 / 正文

博士生送快递惹议:刻板印象不应成职业莫桑比克射击法选择枷锁

网络整理 2018-11-11 本地信息
(原标题:“博士生送快递”惹争议:刻板印象不应成为职业选择的枷锁)

双十一物流高峰要来了,每当这个时候,很多人又想起了他:每天5点起床,晚上12点休息,33岁的谭超是山东大学一个快递代理点的负责人,他还有一个身份是延边大学历史系的博士生。8年前,为了考研,谭超当起了快递小哥。他白天送快递,晚上回到家里就一头扎进文献堆里,在厚厚的史料中探究古代东北亚的问题。(11月7日《中国青年报》)

在世俗的眼光中,送快递是不需要脑力劳动的体力活儿,而博士生无疑是站在知识塔顶尖的高级人才,有人觉得谭超一个从事学术研究的博士生去送快递不仅是大材小用,还是一种人才资源的浪费,甚至有老师认为“这么一个高学历的人抢低学历的活儿,脑子是不是有病。”而这种种非议,在我看来,无非是人们在用自己的刻板印象为职业选择套上枷锁。

所谓“刻板印象”,是指个人受社会影响而对人或事物持稳定不变的看法。其实,“刻板印象”本身并一个彻头彻尾的贬义词,但是当人们将文凭学历与职业画上等号,并将其作为自己对职业选择的“刻板印象”,这种过度在意头衔而忽视其背后本质的认知是褊狭的。评价一个人职业选择的标准不能只看他的文凭学历,更要看他有多少真才实学以及在行业中运用知识的能力。谭超从事快递行业,就充分利用了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创新能力,比如他利用自创的“快递编号法”提高了快递分配的效率,在8年内共计送出80万件快递,相当于普通送货员的两倍以上。由此可见,博士生送快递照样可以发挥知识的价值。无独有偶,早年的北大学子卖猪肉事件同样引发热议,不少人认为陆步轩这样做丢了母校的脸,然而,陆步轩却用他的实际行动证明北大学子哪怕是卖猪肉照样可以做到“北大水准”——他与师兄陈生联手,运用营销学知识,编写讲义《猪肉营销学》,打造出了国内土猪肉第一品牌。不难看出,他们的职业选择,于自己而言,发挥了自身的价值;于行业而言,则或多或少地推动了行业的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岗位都离不开对知识的运用,即便是像送快递、卖猪肉这样的行业,同样需要知识与人才来改变整个行业的生态与模式以促进行业的长足发展。博士生谭超的“快递编号法”能够提高快递分配的效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推动了行业的进步;陈生、陆步轩编写的《猪肉营销学》填补了屠夫专业教材的空白,他们的创业经验对于卖主肉这个行业来说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一言以蔽之,他们运用知识在平凡的行业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和贡献。相对于那些受制于刻板印象,拿着高文凭、借着高学历混进大公司,却因没有真才实学而一直在自己的行业中碌碌无为的人来说,他们的职业选择怎么能算是大材小用、怎么能说是“人才资源的浪费”呢?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对于某些行业与学历文凭的刻板印象不应成为我们职业选择的枷锁,只要我们能够运用自己的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在自己所处的领域有所作为,无论身处哪个岗位,都是对我们曾经寒窗苦读的不辜负、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Tags:快递   学历   北大   谭超   博士生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