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龙井市以海上保卫战中文版党建工作强力推进脱贫攻坚_延边频道_龙井市_吉林

网络整理 2018-12-25 最新信息

2018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一年,龙井市委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凝心聚力,用党建工作推进“脱贫摘帽”工作的开展。

实施“六大工程” 强基固本筑牢堡垒

建设稳固的基层组织,是实现脱贫攻坚的基础和保障。为筑牢基层战斗堡垒,该市在基层组织中创新实施农村党组织建设“规范工程”“领航工程”“旗帜工程”“阳光工程”“富民工程”“美丽工程”六大工程。

在实施“规范工程”上,该市各村以加强农村党建为基石,标准化建设并管理使用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在边境村打造“亮线工程”,实现村党建标识亮化全覆盖。规范党组织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组织生活制度,创新开展以“微型党课”、会前小考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会前十分钟”活动,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领航工程”重点抓好带头人队伍建设,配齐配强村“两委”干部372名,其中有86名致富带头人,选配村级后备力量519人,13名第一大大建立18种“第一大大代言”农产品品牌。选派16名机关干部到乡镇脱贫攻坚一线挂职,动员71个市直包保部门,选派198名骨干成立65支驻村工作队,真蹲实驻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旗帜工程”以发挥党员模范作用为重点,实行党员联系群众“1+N”工作法,由每名在村党员干部联系多名群众,开展“五带头”活动。目前,全市65个行政村的650余名村干部和在村党员结对帮扶5900余名群众,主动协调解决村民困难6000余件。“阳光工程”以确保服务公开公正为根本,落地执行村规民约“三十”制度,促进乡风文明。坚持村级“三务”公开,实现政府管理和村民自治有效衔接,并将每月10日定为村级党务、事务、财务公开日。目前,全市65个行政村共配备监委干部195名,组织扫黑除恶宣传活动140余次,着力铲除农村黑恶势力滋生土壤。今年截至目前,倒排确定的7个软弱涣散村已全部整改升级。“富民工程”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保障,鼓励各村打造特色村落,发展红色旅游、民族文化旅游等绿色产业,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现集体经济增长与村民增收。培养和选树一批带富能力强、经验可推广复制的“项目支书”、党员致富带头人,促进村干部、党员带富发展。2018年,全市80%的村级集体经济达到10万元以上。“美丽工程”以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为途径,打造“边境红色旅游景观带”,推进“六好党员路”建设,做好“先锋模范党员”“干净人家、美丽庭院”评选,规范运行“爱心超市”,以“党员中心户”实际行动,激发村民自发地改善乡村环境的干事热情。全年先后开展“美丽庭院”评比20余次,建设爱心超市42家、电商服务站10个,为群众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强化督查 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为确保扶贫工作各项制度、措施落到实处,该市构建大督查体系,建立市级领导、包保单位、乡镇、驻村干部、村5个层级管理、保障、考核等9项配套制度。

在脱贫攻坚“双百会战”中,实行市、乡镇、村三级作战指挥系统,挂图作战,精准发力。市级领导以身作则、“4+1”驻村工作,周二至周五深入包保村,现场办公,解决扶贫难题。每周四住村一晚召开夜间民情恳谈会,围绕以上一次党课、开展一次感恩教育、宣传一次扶贫政策、唠一次家常、解决一个问题等为内容的“五个一”活动,与贫困户心贴心交谈,解答群众疑问。全市每周五定期召开督办落实会商小组会议,对州督巡办通报的问题及自身发现的问题,逐一研究整改办法,推进落实。暗访组不间断对督查反馈问题整改情况、“双百会战”工作落实情况、行业扶贫指标完成情况等进行暗访监督。建立了市委常委、7个乡镇和行业部门的10个微信群,每周发布工作任务,每天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实时督导驻村工作。市委组织部依托“钉钉”软件创新驻村管理模式,实现“重要通知3分钟传达,工作审批3分钟完成”,使扶贫工作更加便捷化、数据化。结合大督查发现的问题,建立《每日快报》《督办提醒》和《督办通报》3种反馈形式,并在督办落实会商小组会和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例会上分析研判、提出处理意见。按照《龙井市脱贫攻坚督查预警、问责工作方案》,对工作成效突出的颁发“流动红旗”,差的给予“黄牌”警告。2018年,全市共发布《每日快报》83期、《督办提醒》21期、《督查通报》15期。对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突出的21个部门和个人颁发了“流动红旗”,对履职较差、工作进展缓慢的1个包保部门、2个行业部门、3个村级组织进行了“黄牌”警告,约谈部门“一把手”14人。

“凡提必扶”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该市把脱贫攻坚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评价、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凡是新提拔使用的干部必须从扶贫一线当中选拔,在全市形成“凡提必扶”的用人导向,激励广大干部在脱贫攻坚中动真格、出实招、求实效,勇于担当作为。

市委组织部坚持在一线培养锻炼干部。根据脱贫工作一线需要,采取个人自荐、部门推荐、组织选拔的形式,择优选派51名有大局意识,综合能力强、熟悉农村工作、善于做群众工作的科级干部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常态化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构建招才引智党政人才一线成长平台,将到岗的25名2018年招才引智人员,安排到市及各乡镇扶贫办参与脱贫工作。引入“导师制”培养机制,以乡镇党委大大、市扶贫办主任为“责任导师”,以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大大”为“实践导师”,提升招才引智党政人才实战能力。注重各级干部的培训教育,出台《“凡会必考”长效机制实施意见》,党政干部利用“会前5分钟”自主扫码答题,温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建、扶贫、扫黑除恶等方面政策常识,全面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和扶贫工作能力。

坚持在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按照“一事一考,一事一策,日常联系”的原则,探索建立一线干部专项考察机制。采取“日常+年终”“单位+包保村”“官评+民评”相结合的多种方式,准确评价干部在一线的政治素质、思想品性、责任担当和能力作风。探索试行《组工干部“三走进”联系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制度》,35名组工干部分工联系72个科级领导班子和334名领导干部。同步实施“3+2”工作法,三天在机关,两天分批下基层,走进扶贫干部服务的群众中进行延伸考核,让群众为帮扶干部评判打分,原汁原味记录服务对象对帮扶干部的评价意见,掌握群众口碑,考准干部扶贫业绩。全年组工干部总计走访扶贫干部服务对象320余人次,实地察看和了解干部帮助困难群众脱贫实绩,极大提高了考核精准度。

坚持一线提拔重用干部。市委制定出台了《在基层一线考察识别和提拔使用干部暂行办法》《龙井市领导干部容错免责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激励全市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若干措施》,把具有脱贫攻坚一线经历作为提拔重用干部的必备条件。把一线工作表现、工作绩效作为选任干部的重要内容,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成熟一个使用一个,树立在一线选人用人的鲜明导向。脱贫攻坚以来,共选树各行业优秀典型20名,提拔使用脱贫一线干部38名。

在加大正向激励的同时,强化问责追责力度。截至目前,对履职不力的25名干部进行了提醒、诫勉,对确定存在不胜任现职的7名干部进行了组织处理,3名驻村“第一大大”被召回。

本报记者 傅裕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