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北洋海军为何在百年来一直被习惯性的描黑?

网络整理 2019-06-11 最新信息

1895年,李鸿章顶着国内巨大的舆论压力,在昏暗的灯光下、在自己抬不起头的谈判桌前,与日本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自己一手兴建起来的北洋水师,也永远的沉没在了大海之中。

北洋海军为何在百年来一直被习惯性的描黑?

这支号称"亚洲第一海上力量"的北洋舰队,是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甚至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海军的鼻祖。通常情况下,提起这么一支军队,我们心中涌起的应当是一种自豪感。甲午战争,清朝不少有骨气的军人为国捐躯,他们为国出征、浴血奋战、流血牺牲,也理应被铭记和景仰。这种情感,随岁月的流逝也应是历久弥坚。

而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不以失败为耻,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从黑暗中提炼可贵哦的光芒,也是应有之义。纵使自己的海军遭遇极大的失败,也应永志不忘,譬如现代俄罗斯的海军毫不忌讳日俄海战的失败,恢复使用帝国时代的海军军旗。

北洋海军为何在百年来一直被习惯性的描黑?

但与这些应有之义截然相反的是我们对待北洋海军的态度。一提起北洋海军,多数人就对其嗤之以鼻,北洋海军处于一种习惯性的被鄙夷甚至羞辱的地位。在海战中大义凛然、浴血奋战的邓世昌,也被扣上了"养狗是违规"的无端之帽。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曾经为国浴血奋战的北洋海军被我们习惯性的描黑?

一、 北洋海军与传统社会格格不入

提起海军,我们眼前浮现出的除了蔚蓝的大海,就还有无限的爱国热情。当年我国国产航母辽宁号下水时,想必每个人都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喜悦。同样的,在晚清近代化前进的道路上,这支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海军的出现,就是一道让人顿生豪迈之情的曙光。

但当年甲午战争时代曾对中日战争进行报道、分析的英国记者克宁汉,在战后出版的专著《水陆华军战阵志》却对北洋海军做了这样的描述:

满清帝国的海军的海军是仿美国式的,海军军官是自成一阶级的,没有一个对他们稍敬重的人把他们来和陆军军官相提并论的。就教育和实用的知识而论,他们是远在官吏之上的。从中国的官场观点而言,他们是局外人,只因为海防需要海军,他们才被容忍着。

北洋海军为何在百年来一直被习惯性的描黑?

"容忍"一词,生都形象的刻画出了当时社会对北洋海军的态度。北洋海军的军官大多是受过西式学堂的教育、或直接留学欧美的。他们生活做派西化,没有历经科举的数十年寒窗苦读,却讲着一口洋文获取了高官厚禄。普天下孜孜不倦的士人看到连基本国学素养都没有的这帮人却实现了自己毕生追求的梦想,对他们的恶感和憎恨可想而知。倘若北洋海军能够拱卫广阔的海洋,他们可以暂且的"容忍";可一旦在海防上稍有疏漏,北洋海军会遭受怎样的对待,可想而知。

二、近代化的海军,嫁接到了一个落后海权意识的国家

马汉的《海权论》中曾说,"海权的发展属外线作战,以攻击为主要任务,陆权则以防御为主。"也就是说,海军的精髓在于会战、在于积极进取,制海权的控制是要以主动进攻的姿态取得的。纵观西方的近代海军,都是在开拓世界市场的需求下产生的,与之对应的战术也是以进攻、控制海峡、交通线为主的。

北洋海军为何在百年来一直被习惯性的描黑?

但从建设、发展这支海军的目的来看,北洋海军可以说是被动避敌的产物。是为了解决海防问题,防范日本及其他列强的威胁应运而生的。"因为海防需要海军",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迫于压力而不得不为之的被动感。一支应积极开拓海权的海军,却嫁接到了充满封疆保土意识的国家,极容易遭到本地土壤的排斥而水土不服。

三、 道德制高点的"看客"心态,使北洋海军进退两难

对北洋海军持"容忍"态度的国人,一直都在找寻让他们出洋相、失败的机会。1894年,日本和中国因朝鲜半岛问题趋于紧张,大战无可避免,催动北洋海军和日本一战的舆论声音也越来越强。但这些舆论对于当时的战争态势、国家的宏观战略、敌我力量对比都全无了解,他们只是站在一种道德制高点的位置上来寻找批判北洋海军的机会。

北洋海军为何在百年来一直被习惯性的描黑?

这种情况下,北洋海军"进退皆不是"。坐守船港修整,会被说成是畏缩避战;出发巡海,会被说成是害怕敌人来攻而逃跑;总之任何正常不过的举动都会被挑出毛病。倘若北洋海军战败,那么就能证明这支近代化海军的建设、为其培养的人才就都是错误的,此前国人因"容忍"积压的怒火也就得到了释放。而在北洋海军真正全军覆没的时候,舆论果然把它描绘成了战争失败的罪魁祸首。

四、"批判现实"的思维,"成王败寇"的价值导向

我们了解历史无非是两个目的:从成功的光辉事迹中学习,总结经验为我所用;从失败中总结教训,避免重蹈覆辙。而甲午战争这一彻彻底底的失败,总会被人拿出来当负面的例子引以为戒。

北洋海军为何在百年来一直被习惯性的描黑?

甲午战争失败之后,巨额的赔款与大量的割地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的灾难。许多进步知识分子痛心疾首,反思我们战败的根源,作为战争主力的北洋海军自然也被提了出来。但此时的议论者所引述的材料大多是道听途说和主观臆造,对当时腐朽黑暗制度的批判和不满也借着北洋海军这个矛头抒发了出来。为了说明这一切,就要借古喻今。说军队腐败,可以拿北洋海军作印证;说军人贪生怕死,还可以拿北洋海军作印证。在总结搜罗大量北洋海军负面记录的基础上还不够,还要捏造一些不符合事实的依据,如军舰上养狗是违规、军纪涣散,主炮上晾晒衣物等等,北洋海军已成为了批判现实的由头。

这种现象的出现,总归就是"成王败寇"的价值指引。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胜利者及光辉人物的任何行为都是具有合理性的,都是在为他的成功做铺垫。譬如杀兄上位的李世民,从未见人有对他这一行为的诋毁。而一旦对失败者进行追溯,其从降生到消逝的这段时间的所有行为,都可以被描述为其失败背后的原因。

百年来,我们一直在对甲午战败的原因进行探讨,反思。但这场国与国的较量失败、全民族的耻辱的责任却总落在一支近代化海军身上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一味的批判,只能让真正失败的原因已随着不断地批判而隐没于背后。

  • 参考文献资料:
  • 陈悦,“谁抹黑了北洋海军?”
  • 马汉,《海权论》

我是江暮云,愿同大家一起遥望远去的历史薄云互寄共识,原创不易,欢迎大家关注、评论交流,祝您愉悦!

本文作者:江暮云(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0754805649834509/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海军   马关条约   日本   历史   李鸿章   朝鲜   一战   朝鲜半岛   航空母舰   清朝   邓世昌   亚洲   英国   国学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