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渤海国:存在了200多年的白山边疆民族政权

网络整理 2019-06-20 最新信息
渤海国:存在了200多年的白山边疆民族政权

渤海是698~926年间中国东北地区以靺鞨族为主体的边疆民族政权。王室姓大,初称震国,也叫靺鞨。713年(唐先天二年),唐册封其创立者大祚荣为“渤海郡王”。自此去靺鞨之号,专称渤海。历十五王,约二百二十九年。

靺鞨是中国东北的一个古老民族,周秦时称肃慎,世居白山(或称不咸山、徒太山、大白山、长白山)黑水之间,以渔猎为业,并同中原地区建立了密切关系。两汉至魏晋时,肃慎后裔称挹类,曾长期役属于夫余。曹魏初年摆脱夫余的羁绊,始直接通贡于中原,社会发展较为迅速,出现了私有制和贫富分化。

北魏时,挹娄改称勿吉,势力更为强盛,逐渐打败夫余人并入据今松花江流域,仍臣属于中原政权。隋唐之际,勿吉又称靺鞨,已拥有粟末、白山、伯咄、安车骨、号室、拂涅、黑水等七大部落。其中以居住在粟末水(今第二松花江)而得名的粟末靺鞨最为强大,有战士数千。605年粟末靺鞨败于高丽,其首领突地稽乃率八部大众自扶余城(今吉林四平)西北内附于隋,被安置于柳城(今辽宁朝阳)一带,逐渐同当地汉人融合。留在故地的粟末人则与白山、伯咄、安车骨、号室诸部靺鞨人先后沦为高丽的附庸。668年(唐总章元年)唐灭高丽,这部分粟末人同激烈抗唐的高丽遗民数万人一道被迁居于营州(今辽宁朝阳)附近。696年(武周万岁通天元年),契丹人李尽忠据营州唐,当地的靺鞨人与高丽遗民趁机回归故土,其中在粟末首领大祚荣统率下的一部东渡辽河,到达靺鞨故地,于698年在东牟山(今吉林敦化东北)和奥娄河(今牡丹江上游)一带建立了震国。初,震国为防备唐廷的讨伐,曾不得不依附于突厥。707年(唐神龙三年),唐廷派侍御史张行岌招抚大祚荣,双方和解。713年,唐鸿胪卿崔忻奉使宣劳靺鞨,大祚荣获得了渤海郡王的封号,加授忽汗州都督,成为唐廷藩臣。

762年(唐宝应元年),第三世王大钦茂被晋封为“国王”后,与唐廷关系更为亲密。此后,历世诸王的继袭都经唐廷的册立,终唐之世遣使朝唐一百数十次。唐亡后,渤海继续向后梁、后唐朝贡,保持着臣属于中原王朝的关系。

926年初,契丹攻占扶余城,乘胜进军至上京忽汗城下。渤海末王被迫出降,国亡。

本文作者: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4116242808046088/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渤海   大祚荣   长白山   北魏   扶余市   辽宁   吉林   辽朝   牡丹江   四平   松花江   汉朝   辽河   敦化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