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成为天皇前,除了换年号以外不可不做的两个仪式

网络整理 2019-04-21 最新信息

日本天皇即位仪礼的确立,最早可以上溯至西元781 年桓武天皇即位之时。

即位仪礼又可以分为「践祚」与「即位」两个仪式。「践祚之仪」为皇嗣即位之礼,授与神器及即位,「即位之礼」为向内外宣布即位的仪典。除此之外,「即位礼」还包括感谢五榖丰收以及国运继续昌隆的「大尝祭」,日本人将两者合称为「御大礼」或「御大典」。

天皇的即位仪式源自于古书《延喜式》,尤其是「大尝祭」,因而日本一直将「大尝祭」的建筑物维持用临时建筑物(日语称为「假设建造物」),在祭典完以后就烧毁。《大尝祭》在新天皇即位时立刻举行,以当年收割的新米来祭祀诸神,并由天皇一人食用。本来在这次平成天皇退位时要取消这个仪式,后来还是决定要依照古礼进行,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一般来说,每年秋天,大概在11 月23 日时,日本都会举办「新尝祭」及「神尝祭」,其中「新尝祭」由天皇亲自向伊势神宫大神奉祀今年所采收的新米,是以农立国的日本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当天亦被定为国定假日「勤劳感谢节」。「新尝祭」也与天皇即位时举行之「大尝祭」并列为日本皇宫最重要的祭典之一。

成为天皇前,除了换年号以外不可不做的两个仪式

桓武天皇

在近代以前天皇的登基典礼原本是依据唐朝之风而制定,西元660 年百济灭亡后,日本为了要迎接百济王,而显示与唐对等的立场,特别在礼制上及装束上都使用了唐风。

在典礼的前一天,皇宫会整修大极殿,于前面设置「幡」及「炉」、「胡床」等器具。即位式当日,天皇南面,亲王以下文武百天参列进行参拜之礼。后三条天皇(1068 年)即位时,更是「御手结成大日如来般的结印,御口宣言,御徒步就座在高御座」,加上了佛教的即位灌顶仪式色彩。

成为天皇前,除了换年号以外不可不做的两个仪式

后三条天皇

在近代以前,仪式多半在京都御所内的紫宸殿举办,有众多庶民谒礼,不过在这个时候,并没有另外盖临时建筑物的记录,也没有将临时建筑物「下赐」给庶民团体的事情。

1867(庆应三)年,日本发布王政复古的概念,正式将政权归还天皇,为了因应新时代,对于天皇登基也有新的发布。明治天皇的即位式仍然于京都御所的紫宸殿举办,但去除唐风的「幡」、「旗」、「炉」等,将唐服改为西服,在紫宸殿也改摆上地球仪以及奉币案,地球仪代表世界观,奉币案则是国家神道的代表。

做为古都的京都,由于幕末战乱多发生于此,早在明治初期就已经残破不堪,而年轻执政的明治天皇,更想要摆脱京都旧有的势力,于是在的1869(明治二)年奠都江户(日后的东京),并把江户改称为东京。在明治天皇奠都东京以后,也在1871(明治4)年秋天举办了自己的大尝祭。。

在大尝祭以后,天皇会对亲王以及大臣及各省的奏任官进行酒馔,并宴请外国公使。大尝宫在以往不对庶民公开,但是在明治的大尝宫,于明治四年11 月20 日到29 日的十日间,允许庶民的参观,然后才烧毁。这一连串的动作,都代表了明治做为新的时代,想要与旧时代的区别。

但原先的京都呢?

明治天皇在北陆巡幸国土时,有感于京都的荒废,深感保存的急切,于是仿造俄国的即位大礼设在旧都莫斯科的形式,在《皇室典范》中规定即位礼和大尝祭须在京都举行,并在1909(明治四十二)年依据欧洲皇室的戴冠式,公布了《登极令》一则「以近代模式」的即位仪礼,后来《登极令》也成为大正天皇与昭和天皇的即位式根据。

成为天皇前,除了换年号以外不可不做的两个仪式

明治天皇亲谒伊势神宫

大正与昭和年间在进行即位式时,京都御所除了大尝宫以外,也为即位式兴建许多「假设建造物」,这些「假设建造物」在典礼结束以后,会被拆开、分解,然后「下赐」到地方。

所谓的「下赐」,就是天皇与皇室将物品赐与庶民,从这个字汇当中,也可以看出天皇的神圣性。大正即位式的建筑物「下赐」对象多半是京都市及京都府内,昭和即位式的建筑物「下赐」对象则延伸至全国,显见其天皇权力广布的情形。

在日本近代若要举办即位典礼「御大礼」,必须要经过一年的「谅暗」才能举行即位典礼。所谓的「谅暗」即是守丧,天皇必须为先皇以及皇太后服丧一年、太皇太后为150 日,其余皇族也都有所规定,因此大正天皇的即位礼等到1915(大正四)年才举行。

根据《登极令》之规定,御大礼在秋冬之际于京都御所举行。11 月10 日在京都御所的紫宸殿举行「贤所大前之仪」及「紫宸殿之仪」,前者是《登极令》中新规范,要把举办即位礼的事情告知天皇,后者则相当于原有的即位式。11 月14 日在仙洞御所进行大尝祭,而飨宴天皇即位的大飨则于11 月16、17 日。

在这一连串的仪式当中,在京都御所及二条离宫造营大量的假设建造物,共计11,916.331 坪,工程耗达数个月,以日本传统形式为建造,以彰显皇室的威仪。

成为天皇前,除了换年号以外不可不做的两个仪式

紫宸殿

在仪式完成以后,1915(大正四)年12 月1 日至1916(大正五)年3 月31 日之间向庶民公开这些建筑物,结束后,大尝宫依古礼烧却,京都御所及二条离宫内的部分建筑保留,其他则分解下赐给各个单位。大正即位礼的建筑物中,共有76%下赐到各个团体,根据文献记载,有69 个单位进行申请,全部位于京都府或京都市,其中大部分为学校以及社寺团体居多,可以看出在近代国家形成当中,透过下赐进行教化作用的目的。

大正天皇后的继位的是昭和天皇,而昭和天皇的御大礼也根据《登极令》,在1928(昭和三)年举办。当时,昭和天皇中途在名古屋离宫停留一个晚上后到达京都。11 月10 日在紫宸殿进行即位礼,14 日在仙洞御所进行大尝祭,16、17 日的大飨则于京都御苑特地造营的飨宴场举办。

昭和天皇的御大礼规模更加宏大,在日本国内外都进行盛大的奉祝行事及事业,当时仍为殖民地的台湾,也因昭和天皇的御大礼而有大肆的建设。御大礼后,向庶民一连公开了五个月的典礼建筑,一天吸引的人次超过了大正时代的2 倍。在面积上,昭和天皇的御大礼所建的假设建筑共有10,230.634 坪,虽然面积上比大正天皇即位礼的假设建造物略小,但是申请下赐的对象由京都府及京都市扩展到全日本,并达到94 个团体。

在申请下赐的社寺团体当中,以与日本皇室有密切关系的社寺为主要对象,例如:护王神社、石清水八幡宫、大觉寺、醍醐寺等,教育机构则有京都帝国大学、同志社大学、京都高等工艺学校、以及做为京都帝国大学预备校的三高等学校等。在下赐对象的选择上,宫内省仍然以与皇室之间的关系程度做最大的考量,而提供典礼的假设建造物的团体,也会优先列为下赐的对象,例如在昭和御大典的下赐对象,也包含了在大阪高等医学专门学校、或是在福冈县立农事试验场。

成为天皇前,除了换年号以外不可不做的两个仪式

石清水八幡宫

为什么近代天皇的即位礼建造假设建造物会进行「下赐」?

深究来由,这与伊势神宫的神道思想关系密切。伊势神宫除了二十年一次的神宫式年迁宫之外,固定时间会照古礼重建。这代表着神明复活,并会藉由授与神宫的古材,来进行形制的模仿及广布,神明造的神社形式,也借此得以流传。

近代天皇与神权结合后,透过天皇御大礼假设建造物的下赐,由皇室形式的建筑的流传,企图广布皇恩的举动。不过,在接受下赐的单位团体有营建运用的自由,可以自由运用及转用在该单位所需要的部位当中。而在大正及昭和的两次假设建造物的下赐过程中,后者所代表的「接受皇恩」的观念,又更胜于大正,足见当时国家皇权集中的现象。

本文作者:写给所有人的历史(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1928556819251720/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明仁   三条天皇   日本   明治天皇   京都   仪礼   建筑   桓武天皇   昭和天皇   唐朝   东京   大正天皇   徒步   汉服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