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千古一曲《长恨歌》,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上)

网络整理 2019-04-22 最新信息
千古一曲《长恨歌》,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上)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的一位重要皇帝,是他将大唐王朝带上了历史巅峰;也正是因为他,造成了安史之乱,又将唐王朝带进了低谷。他杀伐决断,诛太平,灭韦氏;他前期政治清明,开创了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开元盛世;他后来沉湎酒色,放纵藩镇,造成了中唐时期最为震荡的安史之乱;他多才多艺,被梨园封为开山之祖。他是一个风流倜傥的皇帝,他和杨玉环的爱情千古传颂。那唐玄宗到底是一个什么皇帝呢?历史又是对他如何评价呢?让我们翻开厚重的史书,掀起历史的面纱,一起来了解这个大唐盛世的缔造者,同时也是大唐盛世的终结者-唐玄宗李隆基波澜壮阔的一生!

1.

唐玄宗李隆基,因为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又称“唐明皇”。是唐睿宗李旦的儿子,是大唐王朝的第六位皇帝(不算武则天),他的曾祖是李渊,高祖李世民,爷爷李治,父亲李旦。按照这个世系,李隆基是妥妥的天潢贵胄,凤子龙孙。少年时应该是富贵荣华才对。但是很可惜,不是。原因是因为李隆基降生在武则天当政,而且正准备灭李兴周的时期。唐高宗李治在洛阳病死之后,武则天就先立三子李显为中宗(大儿子李贤和二儿子李弘都已被武则天杀死),不到两个月又改立小儿子李旦为睿宗,但是这期间"政事决于太后",武则天随意的废立皇帝,其实就是在试探群臣的反应,为自己称帝打下做铺垫。

睿宗的皇后是刘氏,她不是李隆基的亲母,李隆基的母亲是史书上称之为:"姿容婉顺,动循礼则"的德妃窦氏。窦氏出身于扶风窦氏,也是当时的名门大族。垂拱元年(公元685 年)八月初五,德妃生下了李隆基。因为李隆基兄弟五人,他排行居三,所以也被称为"三郎"。

公元690年,也就是天授元年,武则天登基称帝,改周代唐,她当了皇帝,那李旦就不能再当皇帝了,所以就把李旦改称“皇嗣”,就是接班人的意思。那李旦的儿子们就得顺着向下降一级,都从皇子降为皇孙,而且还得改"李"姓为"武"姓。李旦被降为皇嗣,那李隆基兄弟五人就不能再住皇宫了。天授二年(公元691年),都搬出皇宫。只在每月朔(初一)、望(十五)前往朝堂拜见女皇祖母。

《新唐书》里讲了李隆基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李隆基去皇宫拜见皇帝祖母,他的车骑很严整威风,当时禁卫宫廷的金吾将军武懿宗是女皇的叔伯侄子,看见之后就想打击一下李隆基的威风。就说让他在宫门口等候,等宣召再去觐见,这一下就惹怒了年仅7 岁的小隆基,责骂武懿宗说:"吾家朝堂,干汝何事?敢迫吾骑从!"从这个故事中就可以看出他和其他孩子的不一样。那这件事武则天的态度是什么样呢?史书使用了4个字记载:"特加宠异"。也就是说武则天听到后十分高兴,而且因此对他特别的好。但是武则天真的对这个英武非凡的孙子放心吗?不一定,因为不久后的一件事看出武则天对李旦一家的忌惮和提防。

长寿二年正月(公元692 年12 月),李旦的正妻刘氏与隆基生母窦氏进宫朝见婆婆武则天,因被宫人韦团儿诬告她们"诬谮""厌蛊咒诅"而同时遇害,连尸骨都不知弄到什么地方。史书只记道:"梓宫秘密,莫知所在。"而且事情还没有完,同年八月,其父也被诬告有“异谋”,武则天命酷吏来俊臣审理,幸亏太常工人安金藏大义剖腹,“以证明皇嗣不反”,才躲过了这场灾难。武则天把李隆基兄弟5 人一律降为郡王:成器为寿春郡王、成义为衡阳郡王、隆基为临淄郡王、隆范为巴陵郡王、隆业为中山郡王(后改彭城郡王),而且全部"幽闭宫中",不得任意外出。

这个时候的李隆基还不到9岁,由他的姨母抚养。他的父亲李旦为了躲避嫌疑,保全身家,从此就只在宫里,不出宫门。《资治通鉴》记载:"止于宫中朝谒,不出外朝","公卿以下皆不得见"。这等于是李旦、李隆基父子,实际都被软禁在宫中。这就是说李隆基的少年时代是很不幸的,他成天生活在悲伤、恐惧之中,虽衣食无缺,但是缺少了孩子因该有的快乐的童年。

千古一曲《长恨歌》,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上)

五年之后的圣历二年(公元699 年)正月,李旦重新封为相王。皇嗣不让干了,等于撤了一级,至少保住命了,皇嗣让给了他的三哥李显,而他的五个儿子,也结束了长达6 年的幽闭生活。兄弟5人,被安排在东都洛阳的积善坊相王府旁边"分院同居",称为"五王子宅"。行动就有了一定的自由。

大足元年(公元701年)十月,在神都洛阳住了将近20年的女皇带领太子、相王、宗室子弟及文武百官西入关中,回到京师长安,并改年号为长安。这年李隆基17岁,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来到西京长安,他们兄弟五人被赐宅兴庆坊,位置在京城东隅。被时人称为"五王宅"。在此期间李隆基做过右卫郎将、尚辇奉御负责掌管皇帝的内外闲厩马匹。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拥立唐中宗复辟,无奈之下,武则天传位于中宗李显。二月,复国号为唐,礼仪制度皆如高宗在位时旧制,复"神都"为东都。李隆基的生父李旦加号"安国相王",姑母太平公主加号"镇国太平公主",李隆基迁卫尉少卿,这段时光是李隆基最为快乐的时光,他重获自由,每天和长安少年斗鸡走狗,快乐的不亦乐乎,但是,好景不长,不久后的一件事,再一次把李隆基全家带劲政治的漩涡。

2.

唐中宗复位后,为了平衡朝中的局势,制约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的势力,选择和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联盟,把自己的女儿安乐公主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作为李、韦、武三家利益交织点的安乐公主,更是野心勃勃,甚至公开要求中宗立她为皇太女。这样就触动了太子李重俊的利益。李重俊不是韦皇后所生,乃是庶出,心里本来就是惴惴不安,终于在神龙三年七月和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一起企图政变,但是由于准备不充分,政变失败。这本来和李隆基一家毫无关系,但中宗李旦和韦后却想乘机消除相王和太平公主的势力,借此事把这姐俩也一起圈到里面。多亏大臣萧至忠哭着劝谏,说陛下您已经富有四海,难道就容不下一个弟弟妹妹吗?中宗只得做吧,不再追究。但是,他仍把相王的五个儿子都贬出京去。李隆基是被外放为潞州别驾。潞州,就是今天的山西长治,古称上党,地理位置、军事地位都很重要。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个官职,按照《新唐书.职官志》记载,别驾是州的的副长官,是从四品,而李隆基之前担任的卫尉少卿是正四品,而且从京城到地方,这说明李隆基被降级了,看上去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可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李隆基离开了京城,也就离开了政治漩涡。不但如此,而且到地方上任职,就能更加直接的接触老百姓,能够接触地方事务,增进自己的阅历,这是一件因祸得福的好事。李隆基就是在这个时候在潞州结识了对他以后帮助最大的两个人-李宜德、王毛仲。

千古一曲《长恨歌》,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上)

李宜德本来是一个商人家的奴隶,由于其矫捷善骑射,李隆基就花钱五万钱买下。而王毛仲则是因为父亲犯罪,家人没官,他作为奴仆赐给了年轻的李隆基;王毛仲生性颖悟,胆识俱佳,这两个人就成为李隆基的左膀右臂。

李隆基在潞州时,表现出杰出的政治才能与远大的抱负。史书称其在潞州“有德政,善僚属,礼士大夫,爱百姓”,颇有政声。

在潞州呆了一年多,景龙三年(709)唐中宗举行“祀南郊”大典时,李隆基就被征召还京。这时的他已经不是离开京城形单影只的局面,而是已经有了自己的班底。

3

李隆基返回长安后,刻意结交英雄豪杰,当时他都交往的谁,《新唐书》、《旧唐书》和《资治通鉴》都没有明确写。但是《册府元龟.帝王.功业》里倒有一点记载,说“京师有王崇晔者,为尚衣奉御,倜傥任侠,轻财纵酒,长安少年皆从之游。帝乃来求与相见,遂遇利仁府折冲麻嗣宗,押万骑果毅葛福顺,总监锺绍京。”这说明李隆基是先交了一个在长安很吃得开的朋友王崇晔,然后通过王崇晔又结交了许多当时禁军中的下级军官。他的心腹王毛仲也察觉了主人的心思,也一门心思的和当时的禁军万骑的军官交往,为李隆基成立自己的班底打下基础。《资治通鉴》中记载:“数引万骑帅长及豪俊,赐饮食金帛,得其欢心。”"万骑"是宫廷禁军,隶属左右羽林军。把目光盯住这支禁卫力量,正表现了李隆基的深谋远虑。结果,万骑帅长葛福顺、陈玄礼、李仙凫等都被拉了过来。在这期间,李隆基又结识了两个重要的人,就是刘幽求和钟绍京。

根据《新唐书》记载,刘幽求曾任阆中县尉。因上司隆州剌史对他无礼,忿而弃官归家。不久后,被重新授予朝邑(今陕西东部)县尉,他任职的这个地方和唐京城长安的距离非常近,而县尉一职则掌握有一定的武装力量,李隆基在这个时候刻意的结交他,目的就不言而喻,而刘幽求也想乘机青云直上,两人自然是一拍即合。

钟绍京当时担任的宫苑总监一职,虽说官街不高,却掌管着进入宫廷的各处要害。对李隆基来说,钟绍京实在是太重要了。于是这两个人也成为了李隆基班底中的骨干。

此时的唐王朝朝廷一派混乱,中宗李显的皇后韦后、女儿安乐公主、驸马武延秀等人把持朝政,百官不安,民怨沸腾。《资治通鉴》中记载:"可谓贵矣,可谓宠矣!权侔人主,威震天下","言正者获戾,行殊者见疑",使"海内寒心,实将莫救","怙侈灭德,神怒人弃"。景龙四年四、五月,连续有人上奏"韦后、宗楚客将为逆乱","安乐公主、武延秀、宗楚客图危宗社",虽然上书的官员惨遭杀戮,但韦后一党也感到"忧惧"。为了不失去手里的权力,于是,一个阴谋诞生了,妻子要谋害丈夫,女儿要谋害父亲。韦后、安乐公主母女两人"合谋"用毒酒害死了唐中宗李显。唐中宗被毒死,韦后秘不发丧,亲总朝政。伪造"遗制",立四子李重茂为皇太子,皇后临朝摄政。命从父兄韦温"总知内外守捉兵马事"。安插亲党,"台阁要司,皆以韦氏子弟领之,广聚党徒,中外连结。"这一切部署停当后,才让16 岁的太子重茂即帝位,是为殇帝,又称少帝。

作为李唐宗室,曾经目睹了数次宫廷政变,而且有着远大抱负的李隆基,深深知道,韦后这是要做第二个武则天,如果坐视不管,让韦后掌权,那李唐宗室就会被消灭殆尽,为了李唐江山,同时也是自身性命攸关,歼灭韦后亲党已是迫在眉睫。这时的李隆基早已不是吴下阿蒙,他已经羽翼丰满,缺少的只是宗室支持而已。找父亲李旦?显然不现实,于是他想到了宗室中一个实力派人物-太平公主。太平公主是武则天和李治的女儿,中宗李显、相王李旦的亲妹妹,和两个哥哥不同,她深受武则天的宠爱,史书记载她“喜权势”,武则天认为她长相,性格都像自己,常与之商议政事,所以她也就掌握了一定的政治势力。韦后等虽然嚣张跋扈,但对这个小姑子,心里还是十分忌惮。《资治通鉴》记载韦后虽"用事禁中,皆以为智谋不及公主,甚惮之。"李隆基准确把握了姑母的政治态度,于是就与太平公主谋划消灭韦氏集团的计划,正中太平公主的下怀。《新唐书》是这样记载太平公主的态度:“公主喜,以子崇简从。"一切都预备好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李隆基,差的就是时机,对于有准备的人来说,时机可能会迟到,但绝对不会不来。

千古一曲《长恨歌》,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上)

景云元年(公元710年,该年7月才改的年号)六月二十夜,临淄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之子薛崇简以及刘幽求、折冲麻嗣宗、宫苑总监钟绍京、万骑帅长葛福顺、王仙凫、陈玄礼等,突入宫禁。二更时分,斩屯卫玄武门的韦后的侄子韦播、族弟韦璇等。三更刚过,左、右万骑在葛福顺、王仙凫率领下已会合于凌烟阁前,李隆基即由玄武门勒兵攻入太极殿。韦后被飞骑军士斩首,安乐公主被万骑军士斩首。武延秀逃了出来,也被军士杀死。其时,上官婉儿已由婕妤进为昭容,闻知事变,带领宫人迎接李隆基,被斩于旗下。禁卫宫中的诸韦和韦后亲信,全部斩首。第二天,紧闭宫门和长安城门,分派万骑搜捕诸韦亲党,先后斩除韦温、宗楚客、宗晋卿等。韦氏族人门宗强盛,在城南杜曲镇聚族而居。崔日用率兵至杜曲,尽诛诸韦。 诛灭韦后亲党,将临淄王隆基一下子推向历史舞台的中心位置。这一"拨乱反正"之举直接为其登上皇帝宝座奠定了基础!

4

韦氏被铲除,顺利的不可思议。当天,少帝李重茂就加封临淄王隆基为平王,两字郡王改成一字亲王,同时兼知内外闲厩,押左、右万骑,并迎相王李旦入宫辅少帝。

三天后,太平公主传少帝命,禅让皇帝位于相王。李隆基生父相王李旦再复帝位,是为睿宗。平王李隆基的功劳最大,所以加封也就最多。封他的职务是:殿中监、同中书门下三品,这个就是宰相的职务,在唐代只有同中书门下三品和同中书门平章事才可以处理中枢机务。大哥李成器、二哥李成义分别为左、右卫大将军,四弟李隆范、五弟李隆业分别为左、右羽林大将军。这些职位看似权力大,其实就是勋官。数日后,以平王隆基有大功,立为皇太子。七月,改年号为景云。

中宗和睿宗是亲兄弟,政变过后,睿宗是以"皇太弟"的身份继承皇位的,这又成为动乱的借口,又有人起了野心。

起野心的人是先前被韦后发往均州的次子李重福,此次李隆基准备把他调任集州刺史。这时候有个叫张灵均的人对李重福说:"大王地居嫡长(中宗李显的长子李重俊已死,他排第二,所以称他是嫡长),自合继为天子。相王虽有讨平韦氏功,安可越次而居大位。"李重福在张灵均、郑愔等人鼓动下,顿生觎之心,派家臣王道先赴东都"潜募勇敢之士"。李重福到达后,王道便带领所募亡命之徒直取左、右屯营兵,并裹胁了不少不明真相的人。但因洛州司马崔日知先已略闻风声,左、右屯营不为所动。东都留守又出兵搜逼,重福投河自尽。一次小小的谋夺帝位的兵变,很快就平息了。然而,帝位之争,在宫闱之中却久久未息。

5.

唐睿宗李旦即位之后,立即召拜姚元之、宋璟入朝为相。姚、宋二相也确实是能臣,史书记载二人:"协心革中宗弊政,复有贞观、永徽之风"。

睿宗李旦因为太平公主在诛二张,灭韦氏的政争中都起过重要的决定作用,因而常常与这唯一的亲妹妹一起商量国事。太平公主有时若是未入朝,睿宗便命宰相到公主府去请示。每逢宰相奏事,睿宗总要问是否和太平公主商量过?然后再做决定。只要是太平公主同意的,李旦一概同意。什么人做官,做多大的官,基本上都是太平公主说了算。史书称其:"权倾人主,趋附其门者如市"这一点都没夸张。

唐睿宗对太平公主的这种放纵,与太子隆基、姚宋二相的"革中宗弊政、复贞观之风"显然势不两立!李隆基和二相就对太平公主有所制约。于是,太平公主开始散布流言:"太子非长,不当立。"

李隆基刚刚被立为皇太子三个多月,就又要面临着姑母的挑战。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正月,太平公主与窦怀贞等结为朋党,亲自到通往中书省衙门的必经之路光范门,拦截宰相公开要"易置东宫"。宰相宋璟当面抗争,使公主无言对答。在姚元之、宋璟、张说、郭元振以及韦安石等的支持下,经过一系列努力,睿宗采纳了姚、宋的三点建议:其一,将睿宗长子李成器、高宗长孙李守礼两个容易被利用来在太子问题上作文章的人物调离京师。其二,将掌握左、右羽林军的四弟李隆范、五弟李隆业调任太子左、右卫率,巩固东宫的实力。其三,将太平公主及其丈夫武攸暨安置于蒲州(今山西永济)。紧接着,宣布太子监国。打击了太平公主的嚣张气焰,让她受到了一定遏制,太子李隆基初次挫败姑母的废黜阴谋。

太平公主如何会善罢甘休,于是上书睿宗:姚、宋"离间骨肉,请加罪黜"。经过商议,贬姚为申州刺史、宋为楚州刺史。两天后,李成器、李守礼调任刺史之命也取消了。然而,太平公主仍然安置蒲州,李隆范、李隆业两兄弟仍然为左、右卫率"以事太子"。

千古一曲《长恨歌》,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上)

睿宗采取的平衡之法,但是这一平衡姑侄权势之争的做法,不仅没有使矛盾缓和,反倒愈演愈烈。素怀淡泊的睿宗,面对亲妹妹与亲儿子的激烈争夺, 束手无策。在安置公主蒲州后不到两个月,睿宗召集三品以上大臣商议,"欲传位太子,何如?"谁也不知如何回答。几天后,睿宗下制:"政事皆取皇太子处分。"这更加惹起太平公主的反对,以至逼得太子李隆基不得不表示"让位"于大哥李成器,请召回姑母。李成器再三拒绝才作罢。睿宗仍然在亲儿子与亲妹妹之间搞平衡:为维护儿子太子的地位,"不许"让位;为袒护妹妹的利益,"许"其返还京师。 太平公主自蒲州回到长安,更加紧了营私、结党、排除异己的活动,再度出现骄纵揽权的局面。

太平公主的心腹窦怀贞、崔湜、岑羲等人,陆续被提升为相,大大提升了太平公主在朝中的力量。窦怀贞为侍中后,每次退朝,必去太平公主府邸。崔湜更是私侍公主,太平公主把他推荐为宰相,由于睿宗不同意,太平公主哭着恳求,最终让崔湜如愿以偿当上了宰相。而支持太子李隆基的韦安石、郭元振、张说等,则一并被罢去相职,史称"皆太平公主之志也"。

延和元年(公元712 年)七月,西边天空出现彗星,这本来是一件自然现象,但是太平公主和她的党羽抓住这个机会,趁机唆使"术人"(这个人我查了《新旧唐书》、《资治通鉴》都没有查到名字。)向睿宗报告:"据玄象,帝座及前星有灾,皇太子合作天子,不合更居东宫矣。"这本来是挑拨睿宗与太子父子之间的关系,制造太子想要篡夺皇位的流言。谁知道弄巧成拙,遇上了睿宗这样一个胸无大志的主,立即表示:"传德避灾,吾意决矣。"太平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下着急了,"力谏不可"。睿宗以中宗为例,告诫太平公主,并下制令太子李隆基即皇帝位。太平公主阻止不了"传位",便劝睿宗"虽传位,犹宜自总大政",企图架空小皇帝。睿宗又是折衷之道,达成妥协。一面断然传位,一面又对太子说:"朕虽传位,岂忘国家!其军国大事,当兼省之。"八月,太子隆基即位,是为玄宗,尊睿宗为太上皇。三品以上除授及大刑政决于上皇,余皆决于皇帝。随即,改年号为"先天"。

6.

唐玄宗的继位,没有能够改变太平公主的争权,反而更是变本加厉。《资治通鉴》记载:"太平公主依上皇之势,擅权用事,宰相七人,五出其门;文武之臣,太半附之"。解释一下,这个"宰相有七"不错,但是说"四出其门"较为确切。他们是:窦怀贞、崔湜、岑羲、萧至忠。除了他们以外,依附太平公主的还有: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长史新兴王李晋、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知右羽林将军事李慈、左金吾将军李钦、中书舍人李猷、右散骑常侍贾鹰福、鸿胪卿唐晙,以及西明寺僧慧范等。其中,薛稷是东宫属官,却倒向太平公主一边。新兴王李晋,也是"甚有威名"的。尤其是禁军将领"常元楷、李慈掌禁兵,常私谒公主。"太平公主的党羽甚至买通了宫人元氏,在玄宗服用的"赤箭粉"中放毒药,欲置玄宗于死地。决胜的时刻终于逼近了。

先天二年(公元713 年)七月,太平公主一党终于忍不住决定动手,他们商议后准备在初四日,由常元楷、李慈率羽林军突入玄宗议政的武德殿,窦怀贞、萧至忠、岑羲以宰相身份在南衙举兵响应。

谁料到他们的谋划被宰相魏知古得知,这个魏知古就是“四出其门”以外的另外一个,得到消息后就立刻报告给了玄宗。玄宗立即通知隆范、隆业两个弟弟以及宰相郭元振、龙武将军王毛仲、殿中少监姜皎、太仆少卿李令问、尚乘奉御王守一、内给事高力士、果毅李守德,决定抢先动手。唐玄宗采取的是"先定北军,后收逆党"战略。

初三这天,玄宗与王毛仲等取闲厩马及卫兵300余人,出武德殿,入虔化门,召常元楷、李慈,当即斩首,这两个人一个是左羽林卫,一个是右羽林卫,干掉了他俩,就实现了"先定北军"这一计划。然后就是"次收逆党"了,进展也很顺利,在朝堂、内客省分别捉拿了宰相萧至忠、岑羲与李猷、贾鹰福,皆斩之。窦怀贞闻变外逃,自缢而死,追戮其尸。七月四日,太上皇颁布诏命:"朕将高居无为,自今后军国刑政一事以上,并取皇帝处分。"太平公主逃入山寺,过了3天又回来,赐死于家。"穷治公主枝党",一直延续到年底。 十一月,玄宗加尊号为"开元神武皇帝"。十二月初一,改年号为"开元"。从此,唐朝将进入"开元之治"的唐玄宗时代!

本文作者:正在学历史(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2718644239073805/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唐玄宗   唐朝   长恨歌   武则天   唐睿宗   德妃   太平公主   唐高宗   唐中宗   历史   武懿宗   新唐书   不完美妈妈   资治通鉴   周朝   李弘   张柬之   唐太宗   李渊   来俊臣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