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皇帝摆宴席,惩戒了酒后吐真言的臣子,重用了不说话的臣子

网络整理 2019-05-31 最新信息

美酒,从古至今都十分受人们的欢迎。无论是同伴聚会,工作应酬,亦或是深夜沉思,酒都是一个最佳的伴侣。古人更是钟爱豪放饮酒,以此淋漓尽致地释放自我的情绪。酒精具有麻痹人神经的作用,使得饮酒人情绪变得更加感性,也更易做出冲动的事情。人人都知道这样一句话,叫做“酒后吐真言”,便是说酒喝多的人,更容易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而古代就有这样一位皇帝,他摆设了宴席。利用酒精的作用,将身旁的臣子灌醉。最后,这位皇帝惩戒了“酒后吐真言”臣子,而重用了酒后不说话的臣子。那么这件事情是怎么一回事?又要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道理呢?

皇帝摆宴席,惩戒了酒后吐真言的臣子,重用了不说话的臣子

这件事发生在三国时期,该皇帝是吴国的一位名叫孙浩的君王。皇帝登基之初,最首要的便是稳固政权,最担心的也是惧怕朝中人有异心。而孙浩听闻一句名言叫做“酒后吐真言”,便想试探一下身边大臣对他的忠心。于是孙浩便命人大办宴席,将身边所有的大臣都聚在一起,让大家痛饮畅言。气氛很是轻松欢乐,这些大臣不久后便喝醉了。在没有任何戒备之下,这些大臣便真的开始吐露真言,说了一些对皇帝不敬,对吴国有所抱怨的话语。孙浩见这一招果然顶用,于是便将那些口不择言的大臣统统惩治。那些酒后保持沉默,没有说话的臣子,反倒得到了重用。经过此事之后,孙浩感叹:酒后保持一刻清醒的才是真君子。

皇帝摆宴席,惩戒了酒后吐真言的臣子,重用了不说话的臣子

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都将酒当做是情绪释放的依托。有了酒,我们便可以肆无忌惮地说出一些真心话。就算言语有所不妥,也可以被认为是真性情的流露,无可厚非。但实际上,这其实是一种十分不成熟的想法。古语有:“酒中不语真君子。”只有在喝酒后,保持一定的冷静和清醒,才不会惹出祸事。也能让别人认识到,你是一个成熟稳重的人,而不是一个意气用事的人。如果连小小的酒精,都能轻松地让一个人迷失心智,试问有哪个领导敢将大任托付于你呢?

皇帝摆宴席,惩戒了酒后吐真言的臣子,重用了不说话的臣子

可见,人在随时随地保持冷静和淡定是非常必要的。除此之外,还有一句话同样值得我们终生受用。这句话便是“酒中不语真君子”的后半句,此言更能凸显一个君子的格局和胸怀。这后半句话便是:“财上分明大丈夫。”此话要表达的蕴意十分明了:在财富上一定要分得比较清晰,这样才是真正的大丈夫。聂政便是如此,他是战国有名的侠客。当时韩国的严仲子曾对聂政有恩,后来严仲子有私仇,希望聂政能帮自己手刃仇人。但是聂政的母亲年事已高,聂政无法脱身,只能婉言相拒。但严仲子并没有怨恨聂政,仍旧对他十分友好。当聂政母亲百年之后,聂政恍然想到了自己还未报严仲子的恩情。于是聂政便只身闯到韩国,干脆利落地解决了严仲子的仇人。聂政为了防止有人认出他,以此祸及严仲子,便决定自尽。临死前,还亲手将自己脸割得粉碎。可是,聂政在行事之前并未告知严仲子,但还是帮他了却了这一心愿。聂政如此深明大义,收到恩人的钱就一定要回报他人,令人敬佩不已。

皇帝摆宴席,惩戒了酒后吐真言的臣子,重用了不说话的臣子

笔者认为,真正的君子绝不会轻易被酒精迷惑,更不会被财富蛊惑。他们的心里有着清晰的做人准则,真君子表里也是如一的,而不是区区一点酒精便能使他们原形毕露。可见,喝酒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衬托出一个人的品质,鉴定一个人的修养以及他的道德。古今能成大事者,都要时刻守着自己做人的底线,心中有一把道德之尺,时刻衡量着自己的所作所为。这样的人,才能真正受到君主的倚仗。同理,金钱和欲望也自古是人们面对的大难题,若能坚守本心,在金钱诱惑面前仍能恩怨分明。这样的人,便是真君子,也是能名垂青史的人物。同样,这样的人,也能更值得人们信任,是世间的一股清流。

本文作者:读史闲谈(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6712693199405572/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严遂   聂政   韩国     不完美妈妈   春秋战国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